首先仓储环节是进货活动的延续。在配送中心的活动中,仓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暂时储存,另一种是储备形态。一般来说,暂时储存形态仅仅适用于周转率大的商品,今天进仓明天出货的商品最适合于利用仓库首层暂存区放置。储备是基于安全库存的考虑,按照一定时期配送活动要求和到货周期有计划地确定的能够使配送活动持续进行的库存数量和形式。储备形态则适用于在仓库存放一定时期的商品,一般放在货架上。物流配送中心在仓储环节的优化实践主要体现在货位管理上,通过保定物流信息系统自主选择货位,简便快速地确定货物存放的详细地址。货位管理提供一个静态货位、动态商品的储存模式。货位与货物互为关联,易于寻找,大大降低了盘点、分拣、搬运等仓库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仓管员从拿到分拣单到货物装到车辆上所花费的时间仅为25—35分钟。盘点作业实行定位定码的创新盘点法。分拣作业的优化主要采用数字分拣系统,实现自动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新思路。物流配送中心在整个仓储管理和作业过程中,需做到仓库规范化操作,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清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应该遵循什么步骤去做?由此看来,仓储环节的优化效果还是可以的。
其次配送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环节。国外配送中心必须按照配送合理化的要求,在全面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距离较短的货运路线,选择经济、迅速、安全的运输方式和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物流配送中心在安排每次出车时,按照物流线性规划和排队论的运筹模型,满足配载的要求。保定物流配送中心在城市配送过程中,能够在适应现阶段我国的配送情况下,对单纯送货进行了改进,比如,制单员在每次制单时,运用配送路线模型确定路线。只要输进去有哪几个点,每个点需要送货的数量,模型就会自动选出几条路线,让调度人员根据当时市内的交通流来灵活选择。从而确定了配送点的分区划分,路线的安排,大大缩短了花在路上的配送时间。送货单上有客户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配送司机到达客户所属区域后很容易通过电话找到零售商营业仓库。运输调度的合理性,尽可能不安排送货跨度很大的车次。相对于国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配送中心和交通很便利的城市来说,这些做法虽然不是其核心内容,但是在中国这种物流环境下,这已经提高配送效率了。高效的配送需要的是在配送调度和配送运输、交货等具体操作的整合优化。
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经济环境下,保定物流配送流程优化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利用集成供应链来达到配送流程的上中下游的连贯性以及降低各相关企业的物流成本,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成本。国内的一些配送中心或物流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规范的流程产生熟练的操作,熟练的操作产生了效率对于一个物流公司的发展,规范化的流程和操作是很重要的。国外物流公司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看好将会导致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物流配送流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