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现代保定物流业因其重要的纽带作用而跻身十大产业之列。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是其他九个产业与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媒介。国务院日前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一规划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信息化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中将发挥什么作用?本报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保定物流业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作为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点工程,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核心要素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必然包含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成本降低,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
物流信息化不仅可以节约物流费用成本,还可以创新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目前,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支撑物流业开展新业务、实现增值服务、延伸产业链的基本手段。例如,德国大企业集团采用集成供应链,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对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美国广泛应用互联网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的信息沟通和降低物流成本创造了条件。